语言研究
多重量化之径——从依存性看英汉语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
单俪娉 ,  胡建华 *    作者信息&出版信息
外语教学与研究   ·   2024年 56卷 第5期  
0(CNKI)
该文暂无导航

AI 摘要

1. 研究背景

探讨了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问题,指出英语和汉语在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上存在歧义和争议。英语多重量化句通常具有歧义,而汉语则没有歧义。然而,对于汉语被动句和英语主动句的辖域解读,学界尚未达成共识。文章提出,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可能通过不同的量化路径获得,包括[–依存]解读和[+依存]解读。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[+依存]解读,而本文认为多重量化句的歧义可能更复杂,涉及[+依存]解读下不同子类解读之间的歧义,以及[+依存]解读与[–依存]解读之间的歧义。文章强调,只有厘清不同的量化路径,才能揭示多重量化句不同辖域解读产生的机制,为多重量化句的恰当解读提供统一的逻辑语义分析基础。

2. 从依存性看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

探讨了多重量化句中量化短语间的逻辑依存性,区分了依存关系([+依存])和无依存关系([–依存])。在[+依存]关系中,一个量化短语的取值依赖于另一个,涉及相对辖域,导致顺序解读和逆序解读两种可能性。[–依存]关系则意味着量化短语取值独立,产生分枝解读。多重量化句可能同时展现[+依存]和[–依存]关系,分为顺序解读、逆序解读和分枝解读三种辖域解读方式。

3. 消解学界对多重量化句辖域解读的分歧

探讨了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问题,指出学界对此存在分歧。Liu(1997)提出,如果多重量化句中的两个量化短语都是广义实指的,则句子具有辖域独立解读,即[–依存]解读。Hintikka(1974)和Gil(1982)也支持这一观点,认为[–依存]解读是多重量化句的优先解读。Kennelly(2004)和Jiang(1995)进一步指出,[–依存]解读是基础解读,[+依存]解读需要额外的形态标记或语境。基于这些文献,作者认为[–依存]解读是多重量化句的默认解读,[+依存]解读是非默认解读。以往研究将[–依存]解读误当作存在量词取宽域的[+依存]解读,导致对一些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产生分歧。作者通过分析英语和汉语的主动句,提出了对多重量化句辖域解读的一致分析框架:英语∀–∃主动句和∃–∀主动句均具有[–依存]解读以及[+依存]解读中的顺序解读和逆序解读;汉语∀–∃主动句和∃–∀主动句均具有[–依存]解读和[+依存]解读中的顺序解读。这验证了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是由[–依存]解读和[+依存]解读加合构成。

4. 英、汉语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

探讨了英、汉语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问题,指出已有研究对汉语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存在不一致的判断。文章通过分析汉语被动句、“把”字句和介宾补语式,发现这些结构的多重量化句均具有[–依存]解读和顺序或逆序解读,但没有逆序或顺序解读。文章还对英语双宾句、与格句和NP-PP句的辖域解读进行了统一分析,认为这些结构的多重量化句均具有[–依存]解读以及[+依存]解读中的顺序解读和逆序解读。此外,文章还提到孟加拉语中多重量化句只有[–依存]解读,没有[+依存]解读。这些分析验证了“[–依存]解读是默认解读”的观点,并为解决英、汉语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分歧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
5. 结语

以“新描写主义”为指导,深入分析了多重量化句辖域解读的生成路径,揭示了[–依存]和[+依存]两条路径及其对多重量化句辖域解读的影响。文章统一分析了不同种类的多重量化句,指出已有研究对辖域解读歧义的探讨均属于[+依存]解读范畴。文章强调,区分[+依存]和[–依存]解读对于理解多重量化句辖域解读的真实面貌至关重要。文章还提出,多重量化句的辖域解读歧义可能源于[+依存]和[–依存]解读的加合,而某些看似无歧义的句子可能同时具有逻辑等价的[+依存]和[–依存]解读。文章认为,[–依存]解读是多重量化句的默认解读,[+依存]解读是非默认解读。文章最后指出,不同语言、不同结构的多重量化句均具有[–依存]解读,这可能反映了人类心灵进行量化解读的底层认知机制与运算逻辑。

* 以上内容由AI自动生成,内容仅供参考。对于因使用本网站以上内容产生的相关后果,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。

展开

当前期刊

当前期刊
    目录